消费品值得重做一遍,但是谁来做?有什么样的能力的人来做?这是一个问号。
年3月,在新消费品牌声势最盛的时候,BUFFX却主动放弃激进增长,不再追求规模迅速扩张;
年8月,新消费退潮降温,不少品牌都陷入经营困难,BUFFX却实现规模的持续增长,并且盈利。
创始人亢乐曾在字节跳动担任要职,年创立BUFFX品牌。这位35岁的创业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未来对BUFFX以及功能性食品还有哪些判断和规划?我们和亢乐一起聊了聊。
BUFFX创始人
01
谈经营
主动放弃激进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7%
Q:去年新消费都在拼规模,BUFFX为什么“反其道”,主动放弃激进的增长策略?
A:我们以前在字节跳动时有一个“信仰”,就是做事情如果出现了“常识”和“共识”相悖的情况,那么你要选择常识,因为共识有时没那么正确。
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那时候共识就是“增长”,获取一定的规模,融到更多的钱。但是消费品行业有一个基本常识,就是从“斧头换羊”开始,通过“你有我没有”的价值差实现获利,本质上追求的是毛利率。
这里要讲到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型,一种是像天猫、京东或者商场这样的平台型,主要是规模化思维,他们成本固定,获利靠的是流量,是租金,当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会有一个边际成本下降的拐点,然后无限趋近于0,可以靠规模抹平成本,实现盈利;但是消费品行业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从卖货思维来看,供应链成本不存在边际成本拐点,因为它不是固定成本,而是联动成本,你的规模越大,成本也会越高,所以不会出现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突然间盈利的可能性。若你的规模大到极致,但动销上不去,那么会“死”得特别惨。
所以当时行业里关于“激进增长”的共识与我们消费品要盈利的常识是相反的,那我们选择相信常识。
Q:但这样会显得我们很“另类”,有没有遭遇一些不理解、不看好的声音?
A:那时候确实经受了很多流言蜚语的压力,很多人说我们是没办法增长才选择不增长,但你可以看到,到今天为止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因为如果一个品牌没有达到一定渗透率和认知率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规模只会导致转化效率持续降低,这意味着动销会变差,那就更赚不到钱了,这种增长是没有意义的,只会把毛利打掉。我觉得消费品行业,复购率和毛利率这两个指标是最重要的。
Q:以复购率为产品导向的话,BUFFX的产品里哪些表现比较好?
A:从功能性食品来看,有明确功能的商品复购率都会比较高,比如红BUFF,每颗红BUFF里的咖啡因含量和超大美式的咖啡因含量一样,这个复购率就很高。还有一些具有普适性认知的产品,比如以中医“四神汤”为基础研发的送理。老百姓对四神汤有基础认知,所以复购率也会高一些。但像一些功效表达没有那么明显,体感没有那么强烈的产品,复购率会低一些。我们因为复购率已经前前后后“干掉”了9款产品,未来还会持续“干”下去。
Q:刚刚提到的“放弃激进增长”,在日常经营里具体是怎么体现的?
A:我们公司的考核标准不是GMV,也不是revenue(收益),而是ROI(投资回报率)。比如在抖音投放,根据我们公司测算出来的平衡点,那我就要求ROI需要达到1.8;我们还会考核努力程度,从逻辑上来讲,如果你非常努力,ROI1.8的情况下只能做50万销售,那就说明它只配做到50万。
我们还有一套激励*策,对于销售同事来说,底薪水平不高,但我们有非常夸张的以利润为导向的分成制度,比如你给公司带来了万的净利润,那你可能拿到其中的30万作为奖励。
创业公司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你在平台上是不可能鱼和熊掌兼得的,否则就是对商业化部门的不尊重,要么选规模,要么选利润,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Q:放弃激进增长以后,我们的经营业绩怎么样?
A: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了17%左右,整体亏损收窄了60%,并且从3月份开始计算的话,我们今年已经是盈利的状态了。
02
谈产品
五大品牌共同运作,全域人群覆盖
Q:很多新消费品牌都开始打“矩阵牌”,BUFFX现在有哪些多元化布局?
A:从品牌维度讲,我们现在是BUFFX、今日维她、送理、小熊啵福以及小资补五个品牌共同运作,SKU在70个左右。
Q:未来还会继续开发新的品牌吗?
A:不会。目前五个品牌目标人群区别比较明显:BUFFX面向Z世代偏男性的年轻人;今日维她针对年轻女性;送理是家庭向的,针对“共同富裕”人群;小熊啵福偏向小朋友等低龄人群。可以看到,我们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人群,未来要做的就是运作好这五个品牌。
Q:我们知道BUFFX已经有了针对提神、助眠等需求的产品,未来还会试水哪些新的功能?
A:我们计划10月份上市一款清咽类型的产品,后续还会推出添加奶蓟草成分的护肝相关产品。今年预计会上新七八款新的原料,同时储备了大概20多个原料慢慢来launch,这本身也是A/Btest的过程。
Q:这些新品都会以“糖”的形态上市吗?
A:我们开始并没有以糖作为核心剂型,但是根据我们A/Btest的结论,糖更受到Z世代男性的偏爱。我们曾经在郑州卖了12个不同的剂型,三个月后销量最好的就是糖,所以大多数产品都会以糖的形态出现。
Q:为什么没有尝试周转更快的功能性饮品?
A:我们最初对剂型进行A/Btest时,坦诚地讲,水的剂型是最好的。因为消费者胃的容量是固定的,而水这种剂型是一天内经过消费者胃最多的。但我们后来没有做的核心原因是,水对供应链和资金的要求非常高。
我们列过公式,从物理层面上讲,水基本不存在线上卖起来的可能性,因为履约成本高于产品的材料成本;如果水饮在线下铺设,需在同一时间覆盖很多地方,形成强烈的聚合效果,然后才可能有一定PSD(单店日均销售情况)的提升。这对于我们新企业来讲,风险过大,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做到,所以功能性饮品是一个比较长远的梦想。
03
谈渠道
线下是必经之路,县域消费大有可为
Q:新消费品牌大多从线上起家,目前BUFFX线上渠道大概是什么样的“盘子”?
A:线上平台我们以拼多多为主,抖音次之,然后是天猫。
非常坦诚地讲,跟去年相比,我们在天猫平台的销量萎缩了60%,因为很难赚钱,所以有所取舍;在抖音,我们目前还是盈利的状态,部分单品可以达到销售榜前二,但整体也不是最核心的销售渠道;在拼多多,BUFFX目前是普膳类店铺的第一名,红BUFF也是销量第一,小资补的藏红花可以做到月销10万单。
Q:之前有企业家提出“无线下,无未来”,您如何看待线下市场?
A:人的需求是恒定数字,只是在哪儿释放的问题。从短时间的趋势来看,抖音、快手包括元宇宙等线上路径,都是未来消费者愿意释放需求的地方,这是明确的趋势。但从绝对数字来看,这些需求仍然比不过线下。如果一个消费者每天80%的需求是通过线下实体接触的方式解决,中国15亿人中有80%是相似的方式,毫无疑问,线下才是真正的未来。
Q:那BUFFX线下渠道有做开发吗?
A:从去年三月份,我们开始把线下作为主要销售渠道,从7月份数据来看,已经有75%的销售来自于线下,其中净利润最好的是OTC渠道(药房、药店),规模比较好的主要是Costco、山姆、盒马等大型KA渠道;便利店渠道之前的PSD(单店日均销售情况)不理想,我们今年会调整用更有性价比的“小熊啵福”品牌来进行切入。
Q:这些渠道都是自营吗?
A:目前以自营为主。但是通过自营,我们已经验证了线下的产品动销没有问题,所以今年想从县一级的角度来构建线下代理渠道体系,跳过省代和市代,直接和更下沉的县代签订合作。
Q:从县一级来构建渠道这个角度很新颖,但是县域的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我们的产品是否匹配?
A:我们的品牌“送理”就是直接针对县域人群来做的。当年所有的新消费都针对Z世代,因为我们看到中国出现了“信息平权”这个让人振奋的状态,*的年轻人和上海的年轻人对一个东西的理解和审美是一致的,而信息平权是出现国民品牌的前置条件。
尤其这两年来,我们看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基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倾斜到相应地区,下线城市的老百姓会告诉你收入差不多提升了两倍,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他们终于有钱可以迎来人生的第一杯奶茶,人生的第一杯咖啡,那里现在是中国经济的“活跃区”。所以我们推出了“送理”,同时也希望能进入到县级代理去做销售。
Q:县级代理容易进入吗?遇到了哪些困难?
A:特别难。我们调研了三个月,发现县域市场是一个偏向人情的社会,而不是纯粹的商业社会。在当地,主要以区域便利店或夫妻老婆店为主,他们的很多判断和思考不是以商业出发,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动销,而是整个社区关系的维护。
比如说,老王持续为店主供货,店主会因为在意跟老王的关系,而不会因为另外一款产品能卖得更好斩断与老王的关系链。因为对于店主来说,相较于多赚二百块钱,“晚上不能跟老王一起喝酒”这件事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我们这些比较擅长“空*”,来自一线城市的创业团队来说天然缺乏这种“基因”,所以食品的渠道下沉很难,我觉得元气森林都没有做到。
Q:为什么这么说?
A:仅仅从渠道下沉这个层面来说,元气森林其实一个反面案例。我们互联网出身的人,往往会陷入一个节奏化思维,认为推动代理应该按照省代、市代、县代这样的顺序,但是元气森林告诉我们,食品不是这样的,应该自下往上,也就是类似“农村包围城市”的思路,这方面真正厉害的还是农夫山泉和娃哈哈,渗透率确实令人羡慕。
04
谈趋势
功能性食品仍在高增长,新消费品牌要尊重消费者
Q:您对功能性食品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判断?
A:在很多发达国家,功能性食品的渗透率达到50%以上,我们创业时中国市场在渗透率不到20%的情况下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增长潜力实在太大了。根据巨量算数的数据,功能性食品去年渗透率的提升达到%,这是非常惊人的,横向对比,大多数行业的渗透率提升只有15%-50%的比例。当然,功能性食品处在非常严格的监管之下,行业提升还需要更多法规层面的影响因素。
Q:现在有很多关于新消费“降温退潮”的言论,您认为新消费遇到了哪些发展困境?
A:我们内部讨论,新消费被诟病的无非就是三点:第一个是贵,背后映射的是供应链能力问题;第二个是渠道问题,太过于依赖线上,但线上成本越来越高;第三个是对消费者不够尊重。其实这三个问题都指向一个问题,就是基于自己是“新消费”三个字,就希望让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成本,这个事情本身是不道德的,所以会遇到一些困难。
本质上,我觉得其实没有新消费、老消费之分,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讨论消费品值得重做一遍,但是谁来做?有什么样能力的人来做?这是一个问号。我觉得有供应链能力的人更适合来做一些颠覆性的改变。
Q:新消费品牌应该自建工厂吗?
A:我们做供应链考虑的无非就是四个字:降本增效,最终还是希望让消费者用更低的成本拿到商品,所以是否自建工厂要看行业特性。
比如元气森林,它本身处于一个动销很快的行业,如果没有自建工厂,节省的是固定成本,短时间内不用投入这么多钱,但从长期来看,每一瓶卖出去的气泡水都会带来成本的叠加,同时还要承担履约的压力,当规模足够大时成本会非常恐怖,迟早会超过当初节省掉的那部分成本。所以如果做类似水这种周转很快的行业,从足够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工厂,去压缩成本,生产出更有性价比的产品,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保持。
但另外有些周转没那么快的行业,比如食品中的高端滋补品,销售一笔就可以赚很多钱,同时它的变化很快,可能今年是这个原料,明年是那个原料。这种情况下,自建工厂就不是必要选项,所以还是得基于自己的客观情况进行判断,BUFFX就属于周转没那么快,同时对功效性、原材料的灵活度要求很高,所以我们自建工厂的ROI也不高,未来仍会以诸如和仙乐健康、永安药业合作生产的形式持续推动下去。
Q:私域营销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A: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在私域方面进行特别激进的尝试。因为我们对BUFFX整体的复购率没有特别满意,还在努力提升。
如果过早引入私域,可能让我们对一款产品的可持续价值的判断产生比较大的偏差。通过引入私域,我们的复购率可以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但这个数字是私域带来的,而不是商品本身带来的,这款产品真实的复购率得不到体现,之后产生的问题会大于短时间内获得的收益。所以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复购率达到25%的产品,然后再进行私域方面的尝试。
Q:您如何看待“消费摆烂”的现象?
A:我没有看到所谓的“消费摆烂”。逻辑上来讲,虽然第二季度的数据不太好,但中国整个GDP没有下降,也没有进入衰退的状态。我们看到的是,现在中国的下线城市夜生活非常丰富,老百姓的收入、消费能力在持续增加,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针对一线城市用户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是之前过度消耗、过早透支,再加上一线城市经济受疫情影响更为严重,这几个因素夹杂在一起造成的短期现象,以后会反弹。
包括现在比较红火的临期食品和边角料食品,也不应看做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者当下对商业更冷静和客观的理解,是挤掉泡沫后的正常需求表现。在长远的未来,我相信消费品会回归产品价值本身,价值5块钱的面包就只配标价5块钱,消费者会享受产品5块钱时最好的状态,不会接受离谱的溢价,也不会为了一两块钱的优惠去购买马上到期或者质量打折扣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