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源证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南方金融精品荐读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数
TUhjnbcbe - 2021/2/25 3:56:00
缺铜引发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909/4253317.html

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文/吴飞虹

作者简介:吴飞虹,女,供职于中国银行镇江分行。

文章来源:《南方金融》年第12期摘要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面临着经营业绩整体下滑、资产质量持续承压的挑战,也面临着大力发展“零接触”金融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在金融监管*策力促金融服务线上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推出各种线上金融服务纾解企业融资困境,场景融合推动战疫服务线上化,数字运营、专属理财改善用户体验。但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还存在基于超强感知能力的精准画像不足、基于明智决策能力的精准定位不足、基于快速执行能力的精准施策不足等隐忧。为此,商业银行应在文化理念上加快转换,融入数字思维;在数据运用上加快创新,推进数据治理;在技术领域上加速渗透,夯实数字基建;在运营管理上加快迭代,协同创造价值。

关键词

新冠疫情;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零接触金融服务;金融科技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席卷了我国乃至全球大部分地区。随着疫情的爆发与扩散,各国生产生活秩序遭受破坏,供应链先后陷入断裂,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失业率急速攀升,全球遭受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疫情的危机与挑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大隔离”催生了“零接触”、“线上化”、“数字化”服务诉求,“非接触服务”一时成为商业热点。事实上,“非接触”并不是服务主体远离消费者,而是通过数据与技术的结合实现彼此更好的联结,而联结背后的数字化将产生决定性作用。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主体,商业银行理应成为“零接触”服务转型的先行者,通过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流程、运营管理的数字化赋能,最终趁数字化转型之路实现银行经营模式的敏捷蜕变,让银行业务完美融入生产、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让金融无处不在。

一、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一)经营业绩整体下滑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中国36家上市银行年一季度业绩概览》显示,年一季度我国3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3%,增速比年一季度放缓2.13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5.03%,增速比年同期下滑2.35个百分点。疫情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发放贷款获取利息收入是银行核心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受疫情冲击,实体企业停工停产,经营能力受损,间接导致信贷需求减弱。同时,为支持抗疫复工,央行不断放松货币和信贷*策,持续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报价,引导信贷利率下行,更多让利实体经济,进而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定价和投放,体现为银行盈利能力的净息差收窄,利息收入下降。第二,随着疫情加剧,影院、餐饮、酒店、商场、旅游、交通等服务产业消费锐减,与此相关的支付结算业务呈现几何级下降,银行从中获得的手续费收入也会明显减少。同时,消费疲软导致银行个人贷款下降、收入大幅减少,尤以信用卡贷款或个人贷款业务占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受到冲击更为明显。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54%、4.67%和10.66%,增速分别同比下滑29.24、21.61和16.36个百分点,疫情冲击导致上述银行业绩增速下滑明显。(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居民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年第一季度全国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同比下降6.8%、19.0%、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同比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1%。疫情发酵对经济主体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影响了经济主体还款能力,导致特定行业和客群风险不断暴露,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从行业看,文化娱乐、餐饮旅店、交通运输、汽车制造、家居装饰、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年一季度,我国共有16家企业的47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金额达.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此外,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受疫情影响也相对较大,不少中小企业先后破产。特别是随着疫情的蔓延,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现金流大幅减少,违约风险加大,直接导致银行的预期信用损失和不良债权同比大幅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据银保监会披露,年一季度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1%,比年末上升5个基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亿元。二、疫情之下商业银行吹响数字化战役号角

每枚硬币都有两面,危机中同样蕴含着机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零接触”金融服务需求凸显,成为各家银行数字化服务能力的一块“试金石”,也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转型创造了机遇。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及民营银行等凭借各自数字化积累,吹响数字化战役号角,纷纷推出“零接触”金融服务,以积极应对不同客群的服务需求,为客户带来高价值回报和服务体验。

(一)金融监管*策力促金融服务线上化

为了保障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的正常化运行,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迅速开展行动,及时出台金融支持*策。年1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保障金融服务顺畅,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2月1日,央行、财*部、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特别是在疫情较为严重地区,拓展线上金融服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优化和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和场景,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

可见,此次疫情也是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能力的一次“检阅”。事实上,近年来,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国际数据公司(IDC)曾于年发布报告指出,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将达到亿元。年我国上市银行年报披露信息显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营收占比普遍超过2%。其中,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33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入的2.5%,在全部A股上市银行当中位列首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蓄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信息科技资金投入分别是.74亿元、.9亿元、.54亿元、81.8亿元和50.4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2%、2.16%、2.12%、2.96%和2.57%。同样,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加大金融科技领域发力投入。其中,招商银行投入资金93.61亿元,占营收比重最高,为3.72%。城市商业银行中,江苏银行投入6.89亿元,占营收比重1.53%。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与运用,最终将促进银行成本和风险的下降,带来运营效率、客户体验和业务规模的提升,为商业银行降本增效和业务转型提供持久的技术动力和保障。

(二)线上服务多措并举纾解企业融资困境

为了纾解受疫情冲击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为疫情相关行业(如医药、防疫物资生产等)提供及时资金援助,商业银行依托线上平台,满足企业多种金融服务需求。如:中国银行依托全球化业务优势为客户提供在线结汇、电子单证结算与融资、在线跨境汇款、在线保函、在线跨境资金池以及全球现金管理等服务;交通银行通过“线上贷审会”等方式为贷款审批业务提速增效;民生银行依托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民生财运”,在线提供云账户开户、财富管理、全球速汇、网络融资等25类金融服务;光大银行依托“阳光供应链云平台”、“阳光e结算”等平台支持企业线上办理出口付汇、单证结算、融资及外汇衍生品等业务;渤海银行实行“双线上受理审批”的模式,即通过“钉钉”办公软件线上审批、行内系统线上操作,新年假期和疫情期间持续审批、高效审批。

同时,各家银行充分发挥线上产品优势,解决企业足不出户办理信贷产品的需求。建设银行通过网络供应链“e信通”产品,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提供快捷融资渠道,供应商根据核心企业开出的“融信”(电子付款凭证),无需评级授信,点点鼠标即可融资;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信融E”产品实现了线上申请、智能审核、远程开户、线上协议签署及自动化审批放款等,仅用30分钟完成了获批药物“肺炎一号”受托生产制药公司的贷款发放;兴业银行通过“兴享”供应链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申请、审批、放款等业务,满足疫情防控企业金融需求,为湖北、湖南、上海、山东、辽宁等多省市疫情防控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超过10亿元。此外,工商银行通过“经营快贷”、“e抵快贷”,交通银行通过“线上抵押贷”、“线上税融通”等产品,为普惠客户提供额度高、利率低且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

为帮助全国小微企业抗击疫情渡过难关、缓解经营困难,助力有序复工复产,全国工商联会同网商银行,与25家银行开展合作,利用电商、外卖线上小店的数据,基于金融科技的创新,启动“”贷款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放款、0人工干预,为万小店下调了20%的利息,对近四万家小微企业客户进行扶助,涉及可享受利息减免的贷款规模达1.52亿,是金融科技助力实现“无接触贷款”融资支持的一次服务见证。

(三)场景融合推动战疫服务线上化

此次疫情促使商业银行丰富完善场景生态,围绕与疫情相关的医疗、*务、民生等重点领域,相继推出抗击疫情线上专属服务区,提升线上客户的引流、转化和维护能力。中国银行在手机银行APP、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方金融精品荐读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