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第四家证券交易所的讨论特别热烈,原因当然是因为这事对我们影响特别大,但是,这个消息到底靠不靠谱呢?到底哪个城市会成为这个幸运儿呢?开设第四个证券交易所的用意是什么呢?下面咱们就好好的来讨论一下~
首先,这则消息来源于前几天路透社发布的一篇关于中国内地将开设第四家证券交易所的报道,消息一出,国内网友们吵翻了天,有人说会落地北京,有人说会落地成都或重庆,还有人认为会设在海南,谁也说不服谁。
我们知道,目前除了台湾省,我国共有三家证券交易所,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可以看出,各家交易所所在城市都是国内顶尖城市,一座城市能够设立证券交易所,某种意义上也是其经济、金融实力的反映,这是引发热议的一大原因。
反过来,证券交易所也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资金、人才、技术、商业模式等各项赋能,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深圳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对象。
因此,如果真的有新的证券交易所落地,国内各大城市肯定都会挤破头去争取,到底花落谁家,即看实力也看运气。下面我们再来继续讨论讨论新的交易所落地哪座城市的概率最大,以及设立新的证券交易所用意何在。
目前网上几座呼声最高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青岛、成都、重庆、海南、西安。这些城市各有优势,有的经济实力强,有的能配合国家战略,有的有政策优势,基本覆盖了北方、南方、西部地区,下面我们依次分析一下。
北京
首先是北方地区的三座城市。北京作为全国第一大城市,第二大金融中心,可以说只要北京想要,这第四家证券交易所肯定就没别的城市的份儿。问题在于北京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属于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的城市,各项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几年前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已经开始往雄安新区疏散,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新的证券交易所落地北京的可能性并不大。反而是雄安新区更有机会一些。
至于天津和青岛则比较类似。都是北方沿海城市。而目前国内三家证券交易所都位于南方地区,从区域平衡的角度看,第四座证券交易所很有可能会放在北方。同时放眼全球,世界前十大证券交易所基本都是沿海城市。这两个因素是天津和青岛的优势所在。
南方地区我们只选取了海南,原因还是刚才说的,目前南方的证券交易所太多了。而海南比较特殊,定位是自由贸易港,未来有可能实现类似香港、澳门的经济独立、货币独立、政策独立,并且海南还是国内唯一一个离岸金融中心。这种国家战略和政策上的优势地位,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也是海南的最大优势。
至于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西安,则主要是基于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平衡发展的战略考虑。这三个城市都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经济有活力,对周边地区辐射强,对带动整个西部,乃至整个内陆地区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三座城中作为直辖市的重庆,胜出的概率尤其要大一些。
所以综合来看,天津、青岛、海南、重庆都是比较有机会承接国内第四家证券交易所的。但毕竟官方还没放出确切信息,路透社的报道称,是否设立新交易所,国内监管机构已开始牵头研究,将会在未来6个月进行评估,同时还有一个方案,就是不设新交易所,而是提升完善现有上市平台。
如果消息属实,说明设立新的证券交易所和提升现有上市平台,对决策层来说都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这就涉及到了我们要聊的第二个问题:新证券交易所的用意何在?
从年贸易战开始,阿里巴巴、百度等大约13家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开始陆续回流,在香港二次上市,这其实就是中国企业规避美国政策风险的体现。
到了今年3月25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正式落地,将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准入门槛和难度大幅提高。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对中国企业越来越不友好了,所产生的影响是,短期内大量中概股在美国可能会面临退市、摘牌,长期来看,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政策风险会大幅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设立一家新的证券交易所,承接回流的中概股和国际资本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像苹果、特斯拉这类大型跨国公司,将中国业务拆分出来在新的交易所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外,从去年年末以来,RCEP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陆续签订,一个是让亚太国家自由贸易,一个提高了中欧国家之间市场的开放准入。对中国不断往高端产业链拓展,吸引国际资本来华投资,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都意义重大。在这种新的全球经济格局和预期之下,设立一家新的证券交易所,或者提升完善现有上市平台,有针对性地服务国内外企业,也符合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形势。
最后,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一个新的证券交易所出现,肯定会带来很多机会。年,上海成立中国内地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便造就了一批富豪。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再成立一家国家化的证券交易所,其影响力与30年前相比,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不是一句空话。如果你有过硬的投资理财专业知识,当这样的机会出现时就能享受时代红利。如果没有,就赶紧开始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