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相对于普通话,方言更能吸引人,方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魅力,是因为方言的“草根性”,一来方言里有生动形象的土语、俗语、俚语,二来方言通常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其中说反话就是每个方言都会的“绝技”。比如一个人不学无术,反而自吹才高八斗,别人自然是要讽喻一下,用方言说来可能是“咋没有才呢,上回他看见地底下(地上)个毛戈(硬币),俩眼都放光,不光有才还有米呢(暗示是财迷)”,也可能是“真的,贼有才了,上回那不是,我去街上买本英语书,不知道那个好,他当时就给拿出来一个,我一看书名,挑得真是贼有眼光了,不佩服不行啊,你说,那个疙瘩出了个这人物真是老光荣了,《诗经》都给你推荐了,你不服行吗”。如此表达,让你不爱都不行。
作为一个方言,一个地方话,北京话自然会说“反话”,不但如此,北京人说起“反话”大概是最有杀伤力的了。比如在上课时间,有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反而凝望窗外,一心以为鸿鹄将至。这时候老师要制止学生,如果用普通话进行正常的表达,可能是“都别看窗外了,认为听讲,我讲得你们都会吗?”这些话说出来不但只有不满和训斥的味道,效果也不见得好,如果用北京话表达出来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用北京话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说“别等了,今儿阴天。”这走神儿的孩子和其他同学都会奇怪“等”什么呀?接着好戏开场,老师会慢条斯理地续下刚才的话题:“今儿阴天,七仙女不下凡了,别等了,听课吧!”此话一出,怕没有几个走神的学生不带羞转回来听课的。
北京人说话诙谐有趣,这几乎尽人皆知,反话只是其中表现之一。记得一个关于北京话的小段,说一个北京的哥在街上行驶违章,被交警逮个正着。车被交警截下来,的哥是一脸的委屈,在交警面前也说了一大箩筐的委屈话,那意思是他开了大辈子车,在路上碰到蚂蚁都停下来让路,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党和政府让干啥就干啥,今天是好不容易才小小的违了下章,无论如何交警你得高抬贵手放过我。交警也是一个见惯了的主,偏不吃他这一套。的哥是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自嘲说:“您就当我是个屁,把我放了吧!”交警回到:“我不放你。”“那我放您,行不”,无可奈何的的哥只好如此。一句话逗笑所有人,让气氛轻松不少。
北京人说话,有时将严肃的事情说得轻松诙谐,有时又将轻松自在的事情说得严肃无比,不管怎么着,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怎么将话说得“逗笑”,说得出人意料,说得诙谐幽默,怎么来。这方面修炼得出神入化的人物就算是被交警逮到的的哥的同道了,在北京坐出租车,你不用怕闷,北京的哥人人都是“侃爷”,每个人都可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哪个国家元首前来访问,医院既便宜又高明,给你聊上个几个钟头,而且各个言语诙谐幽默,深得北京话的表达诀窍。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北京话的这种诙谐,也不是所有时候北京话的这种诙谐都讨人欢喜。圣人有句话说过犹不及。北京人的诙谐有时候会徘徊在过度的边缘,有时候甚至是过分了。这就是北京话的另一个特色,用北京话说就是“贫”。当你看到一个人在你面前口沫横飞、手舞足蹈,当你听到这个人给你说得是云山雾罩将一只蚂蚁被踩死的事情,上联系到了全球气温变暖,下说到了你后代子孙的品德修养,而且在你感觉耳朵疲惫的时候,还及时没有体会到你的感受,依然没有“刹车”迹象,此时,你就知道什么是北京话的“贫”。
也许太沉浸于语言艺术了,“贫”这一略显贬义的评价并不能让每个人都自觉,有些人还将之更加发扬光大。江湖流传,在北京,有一天,两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搭乘出租车。两个人是北京人深知北京人出租车师傅的特长,所以一上车就和司机聊上来了。只见两个人一会儿和司机师傅说证券交易所里“大户室”怎么“翻手为云复手雨”一会儿又和司机师傅说这几天晚上在哪几个酒楼吃饭吃得特没劲就这样足足说了一路。不知道人还以为是何方神圣,谁知道等到下车的时候,两个人居然凑了半天连35元的打车钱都没凑齐,这时候还说是因为“没带那么多现金,钱都在信用卡里呢”。司机师傅最后也懒得跟他们废话了,收了他们30元走人了。如此空口海侃,没有实际行动的支撑,自然难以招人喜欢。于是许多外地人将之称为“京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