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9家券商,21张罚单,近1个月来,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不断压实,监管对于券商投行业务合规经营的把控毫不放松。
全年来看,投行业务成为券商被开罚单最多的业务。“明显感觉到,年有关投行的罚单尤其多。”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全面合规、有效运行的投行内控机制将促进保荐机构真正发挥“看门人”功能,为注册制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投行密集遭罚
注册制落地三年多,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家。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券商投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阶段性问题也逐渐显露。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5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及各证监局、三大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等针对券商已开出近张罚单。投行业务成罚单重灾区,涉及罚单近张,占比超三成。
11月中旬以来,监管对投行处罚的密集程度不同寻常,半个月内开出21张罚单。本轮罚单之迅猛可谓罕见。11月11日,证监会连开10张投行罚单。11月25日,证监会表示,组织对8家证券公司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点名”了7家券商、26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
“不少投行原本在业务上就存在一些问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注册制推进下,随着中介机构责任的持续压实,专项检查不断增加,更多投行的问题也因此暴露。
“在年接近尾声的时候,监管接连发布投行罚单,多少令人感到震撼。”沪上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全方位、高密度的罚单足以令投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
监管更细处罚力度更大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近40家券商在投行领域被处罚。其中,不乏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等头部投行。
从处罚情况可以看出,监管层对投行的监管更加细致。梳理年内证监会开出的投行业务罚单,一般的内控问题和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仍是处罚的主要原因。此外,保荐项目上市当年业绩变脸,投行从业人员擅自删减、修改已通过公司内核程序的申报文件内容,薪酬机制存在问题,投行业务未严格落实回避要求等亦被处罚。
监管的处罚力度也不断增强,“双罚”成为主流。在从统计数据来看,投行业务受到的处罚多为对于机构和个人的双罚,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之外强化保荐代表人的主体责任意识。对个人作出的监管处罚数量更多,占总处罚数量六成,以处罚保荐项目保荐代表人、重组财务顾问项目主办人为主。从处罚措施看,除了常规的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或出具警示函等行*监管措施,不乏有券商涉及暂停投行业务,或保荐代表人被暂时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不得担任券商投行业务相关职务等“禁业”处罚。
谈及今年的投行罚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检查处罚力度更大、内容更细,这体现了监管部门深入贯彻“严监管”和“零容忍”的理念。
“警示函或监管谈话是告诫性的,暂停业务或行业禁入是惩罚性的。暂停业务会给公司的营收和声誉带来显著影响,行业禁入会对专业人士的职业生涯带来严重打击。”田利辉表示。
投行执业亟待“量质齐升”
监管部门加强对券商和投行的处罚力度,目的在于督促投行提升执业质量,从源头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业协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在近期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执业质量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随着全市场注册制的推行和资本市场功能的健全,证券行业发展生态将从“数量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证券中介服务方向将从“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
年开始,证监会定期汇总相关部门、派出机构、自律组织等依法对券商投行业务采取的行*监管措施、自律惩戒措施,按季度在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公示平台集中公示。与此同时,监管*策仍不断完善和落地。
内控管理薄弱、内控机制流于形式是券商投行业务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为督促证券公司不断加强投行业务内控建设,证监会于年5月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现场检查工作指引》,通过建立常态化的现场检查制度,进一步向券商传导监管压力,督促券商夯实内控三道防线,发挥好内控机制的制衡作用。
12月2日,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根据此次配发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指标(保荐业务)》,项目基准分为分,扣分项多达十大类。
华创证券研究所非银组组长、首席分析师徐康表示,过往投行业务执业主要是通过行*监管处罚的事后处理进行控制,此次《办法》出台有助于以事前评价的方式更全面地推动投行业务质量提升。
“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多方位的严监管情形下,证券公司及其投行从业人员务必打破惯性思维,克服侥幸心理,坚守必要的执业标准,勤勉尽责履行相应职责,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原文转自: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