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全方位视角对景顺长城中证增强基金进行分析
指数增强基金是兼具被动投资稳健性与主动Alpha收益的产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指数增强基金是沪深增强基金和中证增强基金,两类基金年以来的超额收益中位数都为正。本文以景顺长城中证增强基金(.OF)为例,分析基金的跟踪标的和投资方法,并从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Barra多因子模型、Brinson归因模型与打新收益测算模型等多个视角,对产品的净值和持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中证指数增强:Beta收益打底,多种Alpha策略增强超额收益
从Beta的层面来看,当前中证指数具有以下特征:(1)中小市值为主,行业分布均衡,主要行业既包含技术创新行业(医药、电子),又包含顺周期行业(基础化工);(2)基期以来收益表现较好,今年跑赢主流宽基指数;(3)PE_TTM和PB_LF分位数处于低位,估值提升空间较大;(4)指数盈利成长弹性大,当前处于较高水平;(5)偏股型基金持仓中证成分股比率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增量资金可期。从Alpha的层面来看,景顺长城中证增强采用超额收益模型、风险模型、交易成本模型,以基本面为核心精准选股以获取稳定超额收益,同时可辅以打新等另类策略增强收益。
收益风险特征:表现稳步提升,年以来优势明显
年成立以来,景顺长城中证增强表现稳步提升,超额收益由负转正。年初至今,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处在同类产品前10%的水平;在相对基准日胜率上,产品达到同类前5%的水平;在风险端,产品回撤控制处于前10%左右。此外,产品的夏普比率、Calmar比率和信息比率均较为理想。从年至今的表现来看,景顺长城中证指数增强基金作为没有明显短板的全方位型选手,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优质的Alpha。
Barra风格因子分析:风格暴露控制理想,倾向动量、盈利风格
从整体风格偏移上看,景顺长城中证增强大部分因子偏离控制在±0.5以内,且方向性较为稳定。从具体偏离值上看,基金在盈利、动量、非线性市值等风格上有长期较高的正向暴露,对盈利能力强、被市场认可的中市值个股有较明显的偏好;同时,基金倾向于低配市值、残差波动率因子。此外,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基金在部分风格因子上会进行适当调整,如年市场上行阶段,组合切换为高配Beta因子和流动性因子,对市场的趋势变化体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Brinson模型归因:选股效应持续贡献超额收益。打新参与度高
Brinson模型归因显示,景顺长城中证增强的选股效应均对超额收益贡献突出且稳定,在各期均提供了正向的超额收益。相对而言,配置效应和交叉效应对组合超额收益的贡献偏低。总体来看,景顺长城中证指数增强基金的选股能力较为突出。从打新入围率上看,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的询价表现整体优于平均水平。景顺长城中证指数增强在实际打新中获得的预估收益增厚明显高于同区间的平均水平。截至年一季度,基金规模为2.5亿元,能够兼顾大部分新股的顶格申购以及较高的打新效率,处于较为理想的规模区间。
风险提示:本报告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总结,历史结果不能简单预测未来,规律存在失效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未来业绩表现的保证。
指数增强基金:从Beta向Alpha的延伸
指数增强基金以特定指数作为跟踪基准,以指数成份股作为主要投资标的,同时通过选股、个股权重调整、仓位控制以及其他多途径的收益增强方式,在一定跟踪误差水平的约束下,最大化相对基准的超额收益。根据证监会对基金的投资产品的规定,指数增强基金80%仓位以上须按照投资方向确定的基准指数进行配置,剩余20%的仓位可以进行主动管理以期增强收益。
从定义上看,指数增强基金是兼具主动与被动投资属性的主动型投资产品,在指数Beta收益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灵活的方式获取更高的Alpha收益。也因此,相比纯粹的被动指数型基金,指数增强基金拥有更强的收益潜力和上限;而对比普通主动型产品,其透明度和可控性更胜一筹。此外,由于拥有明确的指数基准,指数增强型基金拥有较为清晰的定位与较强的可评估性,凸显出优秀的资产配置属性。
指数增强基金分布:以沪深和中证为基准的产品居多
根据Wind的指数增强分类标签统计,截至年一季度,国内市场共有99只指数增强型基金,总规模约为亿元。从基准指数的划分来看,跟踪沪深和中证指数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在产品数量上占据主要比重,是当前指数增强产品中的主流。其中,以沪深为基准的产品共计37只,总规模约为亿元;跟踪中证的指数增强产品共计36只,总规模约为亿元。从市场分布来看,以沪深和中证为基准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值得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