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源证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衍生品课程成金融专业标配金融人才建 [复制链接]

1#
金融衍生品十年路——第02期

编者按:

年,沪深股指期货鸣锣上市,掀开中国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时代的新篇章。转眼间十年过去,从无到有、再到不可或缺,金融衍生品已深深嵌入我国资本市场肌理,并与广大投资者利益密切相关。

《衍生品不是坏孩子》是利率期货之父——理查德?桑德尔的自传,这本书让很多人对金融衍生品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正在步入全面发展阶段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样需要更多理性观察和思考,为此,券商中国记者近期对业内进行了深入调研和采访,力求通过亲历者讲述、金融人才建设、发展前景和问题等不同视角去展示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第一个十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中国孕育、发芽、成长,均离不开“人才”二字,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时点,理应对相关人才培育工作进行更长远的规划,如此才能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相关知识教育与国外比有哪些差异?围绕衍生品市场的人才培育这一话题,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北京、上海、广东三地高校负责人,勾勒出当前衍生品市场人才培育的现状与思考。

衍生品课程已成金融专业“标配”

大学生往往被视为储备人才队伍中最强大的生力*。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已经设置了针对衍生品市场的课程项目,衍生品相关课程俨然已经成为了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的“标配”。

例如,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张国胜介绍,学院开设了《金融期货与期权实务》、《金融衍生工具》、《金融交易模拟》、等多门衍生品相关课程。

又如,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目前在本科、全日制研究生、MBA等各个项目中均开设了金融衍生品相关课程。具体课程设置包括:本科生项目中的金融工程、实物期权、固定收益证券;全日制研究生项目中的金融衍生工具;MBA项目中的金融衍生品实务等相关课程。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刘彦初解释:“这些课程为学生们系统地介绍了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原理、具体使用场景,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运行机制等。同时,我们针对学生们背景与需求的不同,对各项目中的相关课程进行了差异化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必要的课程设置外,各高校还注意与时俱进。在采访中,多位高校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如果仅仅教给学生经典的概念、理论,那么培养出来的必然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空谈家,缺乏对市场的真正理解,这样的从业者显然无力应对瞬息万变的衍生品市场。因此,在为资本市场培育未来可塑之才时,所教授的内容必须根据市场的最新情况而作出相应调整。

衍生品市场的变化之一,在于不断增加的新品种,尤其是金融期货、期权的“破冰”,也让不少高校主动在课程中增加了相关的教育内容。

张国胜称,年4月股指期货上市后,北京物资学院增加了《金融期货与期权实务》课程,课程中增加了沪深股指期货的内容,同时在《金融交易模拟》课程中增加了沪深股指期货的模拟模块。随着国债期货的推出和股指期货品种的丰富以及期权的推出,教学中也增加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股指期货上市后,我们上课虽然用的教学书籍都是国外市场成熟的内容,但书上没有体现国内情况,所以在上课时,我们会交叉去介绍。例如,在金融工程教学里,涉及到期货的升贴水,我们会参照股指期货的实际案例来讲解,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再比如,年50ETF期权一天上涨倍的案例,我们也拿到课堂上进行了讲解和探讨,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于孝建这样表示。

学生最爱“真金白银”,以赛带学引导教育模式改革

“对于衍生品的相关数据,比如期权定价公式较为复杂,同学们听起来较为吃力,但对实际案例和金融产品的使用,同学们感兴趣。多数学生比较关心怎么赚钱,像我开《量化投资分析》课程,同学们对构造期权策略,能够获得一些稳定的收益比较有兴趣。此外,学生们对于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做风险管理也有兴趣。”

于孝建的教学感受是不少衍生品课程授课老师的缩影,几乎每位接受采访的高校教授都表示,学生最喜欢的还是“真金白银”实战期市的机会。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上,这种对于实践的渴求不仅源自学生自身的兴趣,同时也叠加了社会岗位对求职者的潜在要求,双重驱动下,有学校主动对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冯芸在采访中提到,有些学生在招聘时会发现,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就业要求是脱节的,倒逼学校进行教育方法的反思,开始更加强调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也更多强调学生对现实问题的了解。

在这场改革中,冯芸介绍了一个小故事。一次研究生招生夏令营活动安排学生运用仿真管理交易系统进行组队竞赛,结果发现学生们慢慢被屏幕上的数据吸引直至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自己在考试,这种情景式、代入式的教学环境让安泰的老师们深受启发,并将其运用到了之后的教育方法之中。

“现在我们上课就把上交所的期权模拟交易系统,给学生注册一个账户,每个人都去做一个学习项目,把课上学到的东西都用上,最后看这个账户还剩多少钱,以账户的账面价值来排名、打分。学生们做着做着就觉得他学到的东西能用得上,在用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发现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就会自觉翻书补习,而不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去背一下公式。这样学习的过程就不会那么枯燥,是实践在推着他走,而不是考试在推着他走。”冯芸这样说道。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教师们而言,要满足学生们的这份兴趣,难度也不小。冯芸对记者表示:“金融学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实际上跟金融市场的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只去单纯的讲一些定价理论、数学模型非常抽象,很难让人有深刻的领悟,必须要在实践当中摸爬滚打,才能深刻领悟金融衍生产品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对上课的人来说,不但要理论功力深厚,而且实战经验也需要非常丰富,对市场感觉敏锐,这门课要上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清晰,机构要求越来越高

谈到学生的就业,多位接受采访的老师都描述了基本相同的就业方向,即就读金融课程之后前往金融机构工作,包括银行、券商、期货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

于孝建对记者说:“学生就业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多的会受到家庭的影响。目前,多数还是去银行,还有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公募和私募基金等机构。部分学生在本科时就非常清晰得显示了从事交易的兴趣,可能直接进入私募基金。我们级有几个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创业了,做量化期货交易。不过,本科生出来从事核心的投研岗还是相对比较少,需要耐得住寂寞。”

刘彦初则表示,学生的就业最直接相关的即进入期货公司、证券公司、衍生品交易所等处工作。

同时,他也特别提到,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已经广泛融入各类公司业务和各类金融产品,例如,许多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大宗商品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商业银行也推出了许多结构化理财产品,而这些产品通常都嵌入了不同类型的衍生品来规避风险并提升收益;另外,近年来保险公司也发展出了“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的创业业务模式。因此,具备金融衍生品知识和思想的学生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不同种类的企业提供专业支持。

当然,一些在学生时代就参与过衍生品相关竞赛的学生,在求职时往往更有针对性,竞赛所获奖项对他们的求职之路也多有助益。例如,北京物资学院的秦岳鸣同学在第六届“中金所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毕业后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同是在第六届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吴爱华同学,获奖后即进入一德期货实习,毕业后也继续留在一德期货工作。

于孝建补充道,目前,金融圈子对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约有30%的本科生会选择考研,加上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整体读研比例可能在40%-50%之间。

百万用户都在看IPO月均33家!投行迎"大年",1.71万亿股权承销哪家强?"三中一华"夺得半壁江山,兴业平安浙商华西跑步前进私收"辛苦费"摊上大事!头部券商前保代投案自首,退赃90万,获刑14个月!曾"硬刚"老东家引起轰动"核弹级"冲击波!五洋债欺诈发行案宣判,德邦证券、大信会计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德邦回应来了基金大决战落幕!去年只基金翻倍,最高暴赚%!炒股不如买基金?"年轻人"霸占业绩十强,这类股票成胜败关键53天暴涨9倍!中国神车再造"奇迹",单日大涨36%!A股0亿龙头涨停,汽车板块集体爆发,发生了什么?深夜重磅!退市新规"压哨"落地,淘汰指标大幅收紧!考察期3年变2年,造假比例降至50%…速看关键点!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