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时候放弃商学院的帮扶项目和一个社团做执行董事的机会,坚持要去交换,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从小时候知道大学可以去别的国家交换起,就一直觉得交换项目必须是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去多久,能以一个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去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关于圆梦或者完成执念这种事情,我向来是不含糊的。
另一方面,交换回来之后就能免一门选修课,按当时的学费,可以省差不多一万五左右人民币。同时,去交换还是交我们学校的学费,也就是说,只要去的学校学费换算过来比我们学校高,都是合算的。
最最重要的是,从我们学校出去交换,在新的学校只要拿到50%的成绩就可以了,刚及格或者满分,在成绩单上都只会显示ExchangePass,而且就算不及格,也不影响绩点。也就是说,只要我保证能及格,可以把主要精力花在了解那座城市上,就算不幸挂科,也不影响最终绩点,这对我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我把那一年最难的四门课安排在了交换的时候学。
具体流程我不太记得了,印象中大二上学期交换项目办公室会给每一个绩点超过7的学生发宣讲会邀请,听完宣讲递交申请,审核通过后填意向学校,就可以开始正式办理。
我当时很想去英国和加拿大,但是由于北半球的学校开学时间和我们不一致,我需要晚几个月入学,回来后再晚几个月毕业,再加上只有U21联盟的学校可以及时转学分,我只能从澳大利亚的3所学校里选择。
首选是墨本尔大学,一直对墨尔本这座城市很向往,还听说学生宿舍像哈利波特一样,就特别想去看看。结果学校间交换协议是对方来几个我们送几个过去,大三第一学期墨尔本只有两个学生想来我们学校,而我在学校申请去墨尔本大学的人当中成绩排第三。没有别的筛选条件,就是绩点比拼这么简单粗暴,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悉尼。也不知道是老师们为了补偿我还是每个人都有,总之我拿了三个奖学金,往返机票都包了。
拿到新学校录取通知之后,赶紧回国办签证。当时云南没有任何一所中介会办交换生的签证,而这类签证当时不允许个人递交,于是我和中介老师边商量边准备材料,还为了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城市旅行,选择了西安的体检中心。
拿到电子签之后就开始订票,提前了一个月回新西兰,更新我的学生签证,然后把行李寄存在朋友那里,又再出发去悉尼。当时很幸运,爸妈朋友的孩子刚好在我要去的学校上学,就拜托她帮我提前租了房子,在学校对面。
新学校与地处市中心、主要街道还穿过校园的奥大完全不同,有独立的校园,带围墙。校门在山脚下,一路沿台阶走上去,山顶是图书馆。学生非常多,社团也很多,而且可能各地大学都一样,O-Week在学校逛一圈,一学期需要的文具都齐了。
学校也给交换生安排了很多活动,第一个周末就是去参观悉尼大桥和悉尼歌剧院,那里的皇家植物园后来成为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大桥附近有一个复古街区,有美术馆,周末还有集市,卖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午饭让我找到一家德国餐馆,从此心心念念那里的脆皮肘子。
虽然说对成绩要求不高,但那里的课程比原来学校难得多,老师也更严格,就连作业都要更多一些。我没有再加入任何社团,只是一有空就去悉尼市区逛吃逛吃,坐坐地铁,看看车流和人流,体验一下大城市的感觉。
在其中一门课上,我认识了一个浙江大学的学霸,她也是去交换,选择商科纯属好玩,因为她是数学系的学生。我们俩性格爱好各方面都很像,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还约着去了很多有意思的小众的地方。记得有一个大雨天,我俩买了张船票,随便上了一艘船,坐到终点站。我们去到了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岛,从那座岛上看悉尼城,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影影绰绰。
我们打着伞爬上悬崖,听人说,天晴的日子,从那里可以看到海豚和鲸鱼。等我们再回到码头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去到一个小图书馆躲雨,还看到关于悉尼历史的画册。慈祥的图书管理员奶奶,还给我们干毛巾擦头发。
那门课后来要求做一个小组作业,我和她一组,加上总是坐我们后面的两个男生,同样也是学霸。那门课我上得很吃力,讲股票证券什么的,那次作业本想着三个大佬能让我抱一下大腿,谁知道交作业前一周,浙大学霸说她想放弃这门课,毕竟学着玩的,另外两个不打算要这个分了,直接押宝期末考。我那叫一个崩溃,期末考肯定分不够,就指望靠平时成绩拉一下,他们还都不弄了。后来看我可怜,其中一个男生找另外一组的朋友要了他们的答案给我参考,空了几题,也有几题只写了一部分,但还是足以让我感激涕零。
后来认识了一个在悉尼大学学摄影的朋友,带我去蹭课。好像他们的老师和同学并不介意旁听生,甚至很乐意解答我的问题。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胶片摄影,第一次用胶片相机拍照,也是第一次进到暗房,把我自己拍的照片洗出来。整个过程很神奇,不像我以为的有固定的操作,哪种药水多一点,或者曝光稍微不一样一点,出来的照片就是不一样的效果,可以说是个再创作的过程。作为答谢,我也帮这个朋友做物理实验焊接电子元件,毕竟高中玩了两年这个。
悉尼大学文学院还是哪,真的就是哈利波特城堡的感觉,有一棵很古老的蓝花楹在角落里,开花的季节美得就像假的一样。那个“城堡”里竟然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还放了人和猫的木乃伊。多年后看到新闻,那颗蓝花楹倒了,还有些难过,没能再去看一眼。
那时的二房东也是室友,特别爱折腾美食,我的厨艺在那段时间突飞猛进,她教我的红烧排骨至今仍是我的保留节目。我们甚至为了做马卡龙,轮流徒手打蛋白到发泡,还有冰淇淋和蜜汁叉烧,馋什么做什么。
后来,我去考了尊巴教练证,去学打咖啡和调酒。我并不喝咖啡也不能喝酒,就是觉得好不容易来一趟,得做点什么。
没事的时候,总爱去情人港,岸边的餐馆每一家都很好吃,还能边吃边看对面高楼的灯。也爱去市中心小巷子里溜达,很多旧书店,旧唱片店,还有古董店开在各种犄角旮旯里,相比之下,我并不太喜欢那几个热闹的购物中心。
悉尼另一个让我难忘的地方是海鲜市场。那里除了体型庞大的海鸥会来和食客抢吃的,还会有鹈鹕摇摇摆摆在停车场闲逛。市场里海鲜种类很多,也做熟食,新鲜程度和味道比奥克兰的好很多。
或许是人多地也大,并不像新西兰那样依赖进口,水果蔬菜以及其他的生活用品,都比新西兰便宜很多,品质也高得多。就连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也那么让人羡慕。十点之后就全部打开闸口,免票运营到午夜,不像奥克兰的火车,慢慢悠悠和线路少不说,九点以后就很少有班次了。
可是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通病,机会多的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生活节奏快,路上行人走路都带风。人与人之间有很明显的距离感,遇到事情时袖手旁边的看客比小城市要多,满城市的车水马龙和喧闹嘈杂的街道,总让我想回到奥克兰,过悠闲的生活。
期末考一结束,我就飞去*金海岸,和一个奥大的朋友碰头,一起背包旅行。我们一起去了各个主题公园,玩了所有的过山车,仿佛想把所有的不愉快通过尖叫声留在那里。然后我们一路北上去到凯恩斯,在大堡礁还没有白化的时候,看到了水下色彩斑斓的世界。那时候跟着船出海,我穿了两件救生衣,还抱了两根泡沫条才敢下水,运气好看到海龟,还有粉色的水母宝宝。
我们还参加了很多青旅组织的活动,看了沉船还有原始森林。最喜欢的还是白天堂海滩,那里的沙子非常细腻,颜色很浅,远看就像一片白色,配上宝蓝色的海水,美得不像话。我们是坐橡皮艇过去的,一路上还看到一群野生海豚跃出水面。
船停在岸边我就迫不及待下水,这时候,一只小鲨鱼游了过来,就在我脚边,船上的人叫我不要动,担心它的爸妈会来找它。而我的小伙伴,在让我笑一笑,打算拍个照。
我们又一路坐火车南下,领略着澳洲中部像非洲草原一般的风光。澳洲的卧铺火车每个包厢很小,也分上中下铺,但坐在床上是直不起身子的。白天,中铺和上铺要折叠起来,所有人坐在下铺看风景。
最后到了墨尔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停留,直接去了大洋路。路上我们在一个小咖啡馆休息,我在那里弹了一首曲子。等我们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咖啡馆旁边的大树上有几只考拉,还都是醒着的,其中两只正在吵架,剩下的也在树上做各种伸展运动。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考拉那么精力旺盛,而不是迷迷糊糊在睡觉。
半年的交换生活很快到了尾声,后来又重游了悉尼和墨尔本,希望下一次去澳大利亚,可以去看看艾尔斯岩和塔斯马尼亚的日出日落,以及总是错过的墨尔本大学。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大一或者大二就可以去交换,这样选择面更大。
选择一个喜欢的城市,会让你的交换生活丰富多彩。
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两次,一次半年,选择两个不同的国家,然后回来把两门选修课免了。
一定要早做计划,有些专业的有些课程不接受交换(比如法学只有最后一年能去,而且接收的学校很少)。
要提前去学院办公室要一个已经确认可以转学分的清单,这是之前的学生已经做好的。其他的课程要去找导师要详细的课程规划和评分安排,以及查阅对方学校相关课程的详细资料,交给学院确认是否可以转学分。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所以要早早着手,经常去学院催。
到达新学校就要去问交换生可以参加哪些活动,很多都会安排城市一日游之类的,或者有一对一的Buddy陪你适应学校。
一定要申请奖学金,材料准备麻烦一些,但是值得!基本上都会给。
其他的等我想到再补充,或者可以给我留言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