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源证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们被视作社区的外来人,却比谁都要更了解 [复制链接]

1#
了解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67392.html

友情提示:

所有照片都是由外卖骑手拍摄的

还有谁,能比整天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更懂得一座城市的细节呢?

在“蜂鸟骑手摄影计划”里,多位喜欢用影像记录生活的外卖小哥,与一群对摄影以及城市生活充满兴趣的编辑成了搭档。骑手发回的前方观察,被我们编辑成了一系列城市观察报告,从4月30日起已陆续推送,今天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

合作骑手

王洪兴李海彬国正伟吴梓才

拍摄指导

周双玲刘姮妤储娜江锦

本期报告制作

Patrick

什么是社区?人们在一定的区域内生活,并产生了互动,社区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作为生活在城市的赛博人,我们与身边的社区,每天都会重逢,却未必谈得上多熟悉。宅在室内,活在线上,除了日常通勤活动的两点一线,真实的社区生活正逐渐被我们舍弃。

试着把社区理解为战略游戏中的地图吧,我们可能只探索了很小的几块,而很多部分则在迷雾状态之中。要不,我们求助外卖骑手,让他们每天公里的奔跑,帮我们打开全部社区地图?

小区的后墙有没有小门捷径?所有楼都长得一模一样的社区的楼号有没有什么规律?购物中心的哪个电梯人最少?哪个菜场24小时都能买到新鲜的菜和肉?那些虽在我们身边,但在潜意识里被过滤掉的城市信息,对骑手来说,却可能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元素。

同时,所有社区也必然包含着人和人的关系与链接。在这个层面,常被视为“准外来者”的骑手,却已成为了强纽带。他们以消费项目里最核心的“吃”,构建着社会的互动和联结。

以下,我们请来自上海、苏州、北京、汕头的四位骑手,带我们走进与他们朝夕相伴的社区。它们各具特色,为这个处于变化中的社会提供了四个样本。

医院附近,都有假发店

#号贩子#电梯#空中走廊

#护士台#汤包店#假发店#水果鲜花

#租房中介#小区后门

医院位于东安路与零陵路的十字路口上。这个给全国肿瘤患者提供几乎是最后希望的地方,是王洪兴4年来往来送餐的目的地。医院,以及每天从全国赶来临时落脚的病人、医院周边的社区,医院的社区生态。

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个规划得功能性很强的城市区域,围绕其核心功能,不断地进行社区演化。少数稳定的人群为大量临时来这里的人,发展出了多样功能模块,并成就了城市的效率。

王洪兴

上海徐汇万体馆站骑手

工龄4年

这附近都是单行道,打车不太方便。坐地铁比较好,不管从哪个口出来,都可以拐到这里来。

-把餐留在护士站就可以了-

以前送医院的,今年过年来了以后就不行了。医院的外卖需要先把电瓶车停在对面,然后过马路走过去。医院的地方,马路上这些*的、黑的、白的,都是手机号,号贩子留的。

以前他们都是在门口,手上拿着名片,遇到周边的人就问喊“挂号挂号,专家号,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要挂号吧?我这里有专家号”“某某某专家的号”……还有的借口和某某某专家比较熟,关系比较好,可以直接走后门,帮他们先看。

好多号贩子是用的假号,给的排队的号并不真实,结果到了医生那里,医生说这是老早的号,过期了。现在我没遇到过号贩子,医院整治了,这路面上都刷了漆。

进医院送餐,上下楼是难题。医院里,都有4类电梯,一种是作客梯用的电梯,平时排队人特别多,比较难等,一来一回,得个十几二十分钟。还有就是自动扶梯,如果是低层的话,自动扶梯比较方便。

我们送外卖就经常走货梯和营养梯,都是内部使用的,但是也允许我们走,毕竟都是为医护人员和病人服务的。这些货梯都有开放时间,一般他们12点半就停了,要运医疗垃圾。

医院里楼都多,医院1.2.3.5楼之间就有空中走廊连接,三楼和四楼都有。现在想想,还真没看到有4号楼。有经验的骑手在送外卖的时候可以选择从这里穿行。医院里能坐下休息的地方有一些,但看病的人更多。如果找不到休息的地方,其实可以在这里来歇一会儿。我还看到有人带着枕头、被子来的。

把餐送到指定楼层后,如果医护人员忙得无法第一时间来取,就会放在护士站,甚至病房手术室门口。于是,外卖堆得愈来愈多。

-医院周边的衣食住行-

来医院看病的病人,来自全国,多有家属陪同,疗程也不免旷日持久。以就医产生的商业需求,在医院周边形成了独特的生态。

与医院正门只隔着一条马路的地方,一群房产中介聚集在路边。平时他们会手持传单、小卡片进行散发,或者直接拿手机给人看照片和视频。下午的时候,天气热,又没什么人,他们便都在树荫下休息。

房源很多都在附近,医院后面的东安路弄(振兴小区)就是病人集中租住区。日租-左右,比住酒店便宜,而且做饭、洗衣服都很方便。这个侧门,医院的一条捷径。如果从斜土路进出,就要绕很远了。

在吃的方面,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口味供应齐全。对于在医院工作、就医、陪护的人来说,在周边用餐,或者点外卖的选择很多。

“医生护士点餐口味偏麻辣,住院病可能要注重营养,就比较清淡一点了,像汤包之类的。出医院往右过马路,就有两家汤包店,老洪兴、老盛兴,都是老品牌了,住这附近的上海老头老太太平时就会来这里吃饭。下午一两点还有很多人。”

零陵路弄,从天钥新村3号门进来,排列着麻辣烫、鑫鑫大饼、兰州牛肉拉面、沙县小吃等七八家店铺。在上海市的“五违四必”整治中,最后一家兰州牛肉拉面馆也在寻找着搬迁店面。“还在找,大不了回家呗。”拉面馆老板躺在电瓶车上说。

医院旁边一定有卖医疗器械和鲜花水果的,那么医院周边肯定有假发店。

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附近,就有两个卖假发的地方,距离正门都不到米。

医院一侧的便利店,在混杂着病人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里,假发拥有门口收银台处的最佳展示角落。医院正门斜对面的小店里,由于店面门廊调整,假发隐藏在灵芝、义乳的最深处,只有从南边过来才能发现里面陈列的各式假发。

假发以女式为主,在不到10平方的空间里,近百款假发中只有两款男式。“男的就是光头也没什么问题。”

房子都一样,就像旁边的工厂

#号#浴室#洗衣房

#彩票站#小吃摊#网吧#计生用品店

#工厂#老人#公园

苏州*埭镇潘阳新村位于城市的一角,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骑手李海彬和同事们一起在康阳路边休息,两边是潘阳新村的东、西区。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来各电子厂打工的年轻人。他们还没有形成对地域的归属感,但生活依然在这样“临时”的状态下坚强发展,在某些时段汹涌出来。在紧张、枯燥的工作中,这些年轻人也努力在潘阳找出一些生活的温度。

李海彬

苏州*埭骑手

工龄1年

一年前我也在潘阳旁边的工厂上班……很累,大脑里什么都没有,想跟人说话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找不到门就在浴室见吧-

刚在潘阳新村送餐时,我经常迷路。这里每幢房子看起来都差不多,像是复制出来的。虽然我们的地图上有定位,但不总是准确。后来跑了几次,我就留心观察号编号规律,发现一共有号。1到多号是在东边,其余在西边。平时我们骑手等单休息的时候就在康阳路上,两边都是商家,也是东、西区的分界,路上有好几个入口可以到社区里。

大部分的房子都像号这样,原本一楼的院子也封顶加盖成房子,可以租出去。它们不是商业小区,都是私人的房子,基本出租给外地人。一般一间租金要六百多块一个月,水电费都比较贵,有的还没有空调。

虽然已经熟悉了,但很多房子根本没有编号,我们还是找不到,这时候我们就只能和客人约好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交货”。比如,有时候客人会备注“送到XX公共浴室”,我们到了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再来取。好多出租屋洗澡间没有热水,冬天就要去浴室洗。

除了公共浴室,还有公共洗衣房。这里用的是投币洗衣机,一般洗衣服三到四块钱一桶。有的两三台摆在小道上,这个是专门有一间门面里摆了十几台洗衣机。墙上贴了各种使用洗衣机的提示。

-两班倒的工厂,两班倒的双面潘阳-

潘阳住的大多是在苏州打工的年轻人,有的跟我差不多大,有的才十几二十岁出头,大多在附近的厂里上班。

工厂一般是两班倒,早班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晚班当然就是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上日班的工人,厂里会管饭,但是谁天天吃都受不了,好多人也得叫外卖换换口味。至于上夜班,白天在住所休息的人,中午睡醒了,也常叫外卖来解决午餐。

可能是住了太多在工厂打工的人,潘阳社区的生活节奏也跟着工厂的节奏走。白天,尤其是上午,早班的人在工厂,夜班的人还没醒,街上很清静,能见到的多是老人。

潘阳西北角是一个挺大的公园,最近公园里正开着各种各样的花。下午依然没什么人,偶尔会碰到钓鱼的人。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有些早班工人开始下班,晚班的人也开始出门活动,街上才逐渐热闹起来。西区最旁边的一条路上的小吃摊逐渐摆满。炒饭、炒面、粥、饼都有,生意挺不错的。街对面的彩票店生意也开始了。好多人没事就去买点彩票,碰碰运气,指望能发点意外之财,不过我总是觉得天下不会掉馅饼。

从潘阳社区往西,是*埭镇文体公园。傍晚的时候开始热闹,篮球场上全是人,最近有很多放风筝的,还有踢足球的和遛狗的。我很喜欢这个公园,里面的人感觉很休闲,年轻人和小孩子比较多。

晚上八点,*埭一家电子厂下班了。这家厂车间和大门都有安检,估计要半个多小时才能都走完。

早班的人都下班后,入夜了,潘阳才到了真正热闹的时候。也只有在这一会儿,忙碌的大家才有闲暇去找一找生活的滋味。下班的人也会不断地叫夜宵,一直到我夜里12点多下班。

“宇宙中心”不只是个玩笑

#望京SOHO#门禁

#喷泉#购物中心#档口厨房#韩国城

#小区活动点#非机动车道#写字楼入口

中午,外面下着大雨,新荟购物城里的商家果然又爆单了,国正伟的手机上排列着13个订单,有的来自对面的超大写字楼望京SOHO,有的来自旁边林立的小区。

大望京,在工作、生活、消费的三元状态下,人是高密度的,互动是高频率的。这是巨型城市快速规划的结果,来不及对人考虑太多。人们努力在这里建立临时关系,多半是为了未来。在当下的望京,缝隙处才有生活。

国正伟

北京望京1站骑手

工龄1年

平时望京SOHO旁边,马路都被停成了停车场,原本的三车道只能勉强挤过一辆车。

-3座塔,8个入口-

平时没单的时候,我和站点的兄弟们会在阜通西大街路侧休息。这里最方便,背后靠着商家特别多的新荟城购物中心,而对面,就是望京地标,超大写字楼望京SOHO了。

望京SOHO由三个高塔组成,名字很简洁:塔1、塔2、塔3。这里简直是水泥迷宫,塔1和塔2各有两个入口,分别接入商业区和办公区,塔3更夸张,所有入口加起来有4个。

工作区的门禁很严格,非楼内办公人员,包括我们骑手,是不能进入办公楼的,只能打电话喊客人下来取餐。商业区的电梯最高也只能到6楼。

约SOHO里的客人出来,站在三个塔中间看似是很好的选择,离三座塔都可以近。但对对方来说并不方便,因为三座塔面向内部的都是商业入口,从办公区下来的人很难找到捷径绕过来。

周末的SOHO,少了大部分上班的人,这座看似压抑的建筑露出了自己生活化的一面。SOHO的楼侧其实环境很好,有大片绿化,加上喷泉,俨然是座小公园。一到周末,常有住在附近的人来玩耍散步。三塔之间的大片空地,也是在望京一般的小区里罕见的活动资源。

-去新荟城,不要坐滚梯-

在soho的正北向对面,是新荟城美食广场。这里是望京贯见的购物综合体之中的一个。比起购物,这座综合体更侧重餐饮,再加上比邻soho,这里成为了许多上班族工作日的食堂,和外卖骑手们奋战的主战场。

除了食客们熟悉的堂食门店,还有一些纯外卖店。如果你在外卖软件上找到了从未见过实体店的馆子,他们很可能就在这里了。这些店铺不供堂食,出入这里的都是外卖骑手。

在新荟城,有一些为外卖骑手熟知的奇妙捷径。首先是一条消防通道,饭点的时候,几乎所有在这里通行的人都是外卖骑手,他们从这里躲开了拥挤的转门。另外就是大楼门口左转的那组电梯,因为比较隐蔽,通常人会少一些。这里的滚梯设计得极不方便,每上一层楼或下一层楼,都要从商场内部绕很大一圈,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逼迫行人多在里面逛一逛。

-小区的大门有三种语言-

望京西园4区,是一座有20年历史的小区,算是望京这个大社区在刚刚兴起时的第一批社区了。建筑风格很有90年代小区的年代特色,图编同学说这里和他小时候在亚运村附近住的小区楼简直一模一样。

望京因为旅居北京的韩国人多,被戏称为“宇宙中心”,这充分地体现在西园四区了。从小区的大门,到里面的餐馆、小店小铺,都是中韩双语。

比起一街之隔的巨型写字楼和购物中心们,这个老小区生活气息明显更足,气氛也闲适起来。在并不宽敞的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孩子们踢着球,老人们攀谈着。

从某种程度上,西园四区像是整个望京的缩影,人多,功能齐全,离开四区,对面的三区又是同样一个精彩的世界。

离开了西园4区,在回soho的在立交桥下,我看到了一辆卡车的窘迫。这条本来足以供它通行的辅路上,违停了一排车,逼着司机将一侧车轮骑在马路牙子上才勉强通过。这个拥挤的景象正如望京本身,它承载着多于绝大多数社区的功能与人口,将它们浓缩在其中。在密度上,它也真正担得起“宇宙中心”的名号了。

最早来的那些人,最习惯住这里

#黑历史#公寓#祠堂

#菜场#旅店#理发店#诊所#服装店

#手绘地图#熟食店

在汕头龙眼站站点,挂着一幅站长吴梓才同事绘制的龙湖村草图,以防新来的骑手在这个订单超密集区迷路。这是一个非计划的传奇社区,从汕头成为特区时就云集了四方移民,从最初的草莽丛生,经过30年的发展,酿出了让龙湖人难以割舍的生活烟火气。

人们努力驻扎下来,想在这里生活。于是各种人的关系、社区的功能和人们的互动野蛮多样的生长着,如同野地里的花园。

吴梓才

汕头龙眼站站长

工龄2年

做外卖行业前,我对龙湖其实也是避之不及的。因为怕迷路,也因为这里的黑历史。

-有黑历史的落脚点-

对不熟悉龙湖村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多少有些令人生畏的地方。对站点新来的骑手来说是如此,甚至对龙湖之外的汕头本地人,也是如此。

对于刚刚上岗的骑手,龙湖看起来很乱,很复杂。这里的楼很密集,小巷很多,又大多没有楼号门牌号,很容易迷路。

龙湖村“乱”的印象,除了来自表面上的局促与复杂,也来自它的一段“黑历史”。

龙湖村是改革开放时期,汕头成为经济特区时,许多第一批来汕头的外地人落脚的地方。曾经这里很繁华,整条街都是卖衣服的和吃的,每天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不过,当时的热闹也带来了副作用,曾经的龙湖村鱼龙混杂,街上也经常有大白天抢手机抢金项链这样的“动作片”发生,甚至有以地域群体为核心的帮派冲突。

虽然往事已如过眼云烟,现在的龙湖已经安全了很多,但也算是留下了“黑历史”,使龙湖村外的人不免对这里敬而远之。这两年,也会有年轻人结伴来到龙湖漫无目的地闲逛,带着异域探险的心情。

直到今天,龙湖村仍是外来打工者的理想落脚点。这里地处汕头市的中心地带,附近有好几个工业区,离火车站也不远。社区中的公寓长短租都有,单间一个月七八百,如果是老一点的房子的话会便宜点,有些小单间一个月三四百就能租下来了。我站点里的不少骑手就是这样租住在龙湖新村。

-熟悉了,喜欢上龙湖的烟火气-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繁荣,演化到现在,龙湖村平静了很多。还留在这里的人,多是已经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

现在这里是个生活很便利的地方,从传统的电器店、便利店、菜场,到新兴的奶茶店、美甲店,什么都有。在龙湖村的菜场,24小时都能买到新鲜的肉和菜。

值得一提的是,龙湖有个老诊所,里面的医生是著名的儿科老中医。村外的老汕头人有小毛小病还是更习惯来这里看中医。

和住在这里的人一样,骑手们最终也会爱上龙湖。这里的商家和客人都很密集,订单很多都在龙湖村内部,就在村子里绕。这里又没有红绿灯,巷子又几乎条条相通,只要轻车熟路,效率就很高。

平日在龙湖跑单的骑手,休息时和这里的居民一样,喜欢在吴家祠堂旁边休息。这里有个篮球场,在拥挤的龙湖新村里算是个开阔地带。家住龙湖的骑手中,有一些是随家人在90年代初就搬到了这里,其实是在龙湖长大的。

现在的汕头,多了很多新的社区,楼更新了,道路更大条了,但是最开始来到汕头的那批人,还是习惯住在这里面。

尾声

四个社区,它们各有不同。望京代表了浓缩的大都市生活;医院的周边状态产生于固有稳定社区与处于临时、急迫状态的互动;潘阳是新移民区,居住在此的外来者的打拼几乎就是全部的社区节奏;而在龙湖,当年的外来者已经扎根下来,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归属。

那么我们的骑手在这些不同的地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无论在哪一个故事里,他们都在深度参与,也成为了社区运转的强纽带。

他们仍被视作这些社区的外来人,却比谁都要更了解这里。

“蜂鸟骑手摄影计划”由OFPiX与澎湃新闻、饿了么联合发起。我们通过饿了么平台,从数千位爱好摄影的报名骑手中,遴选骑手摄影师参与拍摄。作为OFPiX长期以来对城市生活探索、记录的延续,我们希望通过外卖骑手对城市的独特观察、体验、拍摄,展现出许多人平时“看不见的城市”。

-系列报告-

-蜂鸟骑手摄影师-

赵彬/国正伟/李海彬

裴鹏举/祖云/AM昊

吴梓才/郭豪/王洪兴

文少华/潘京/薛雷/*龙祥

……

-图片编辑-

龙骨/焦冬子/张浩煜

赵天艺/麦麦

-拍摄指导-

周双玲/刘姮妤/储娜/江锦

视觉设计

张婧冉

项目协调

张婧艳

项目主持

任悦詹膑

项目监制

杨深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