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量位居世界前三,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截至年,全市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万人。
苏州,简称“苏”,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东南部、长三角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截至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万人,城镇人口.39万人,城镇化率76.05%。
苏州和宁波都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强市,宁波在浙江省内的综合实力仅次于杭州,GDP也排在第二,苏州在江苏省内的综合实力仅次于南京,但GDP位于江苏省第一名。在年城市GDP排行榜中,苏州高居全国城市第6,年度GDP总量高达惊人的.8亿元,增长率5.6%,很快将进入2万亿成员俱乐部,令人分外眼红,真乃富可敌国。宁波排在全国第12,年度GDP总量是.12亿元,增长率6.8%。两座城市都入围年的新一线城市。从GDP总量来看,宁波与苏州差距还不小,两者之间差了一个“常州”(亿),苏大强名不虚传。那么,光凭GDP来看,宁波城市发展是不是就和苏州差距很大呢?如果说比较苏州和宁波,当然不是仅仅比较单一指标,比如GDP,如果这样,苏州肯定高于宁波,正如中国GDP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但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所以,比较苏州和宁波,可以选取多个指标来看看。当然,比较的这些数据也是鉴于两座城市的年度统计公报,这些硬指标,一些软指标不能体现出来,比如文化影响力、区域影响力、居民幸福感等。那么,从年度城市的硬指标,即一些看得到、上得了台面的数据,这两座城市表现如何?需要指出的是两者的数据均来自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相对而言具有信服力。第一、城市基本指标1.苏州常住人口:.57万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3.15%2.宁波常住人口:.2万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3.6%从基本指标来看,苏州的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都高于宁波,两者的城镇化率相差无几。第二、经济指标1.苏州GDP总量:.8亿元同比增长率5.6%人均GDP:17.9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其中城镇:元;农村: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三产结构:一产.7亿元;二产.2亿元;三产.9亿元。2.宁波GDP总量:亿元同比增长率6.8%人均GDP:14.3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元;农村:元)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城镇:元;农村:元)三产结构:一产亿元;二产亿元;三产亿元。从数据来看,苏州的经济指标均强于宁波,宁波只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苏州。第三、财政收入和支出1.苏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亿元,其中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8.7%。2.宁波: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0亿元。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亿元。从数据来看,苏州地方财政收入高于宁波。第四、工业1.苏州: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亿元,从经济类型看,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亿元,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7%。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8%。2.宁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亿元,公布的数据获取不全。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按消费行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亿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亿元。全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1亿元。2.宁波: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2亿元;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5亿元。全年全市完成网络零售额.5亿元,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0亿元。苏州强于宁波。第六、旅游1.苏州: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全市共有5A级景区6家(11个点)、4A级景区34家、五星级饭店24家和四星级饭店26家2.宁波:全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亿元。全市共有星级酒店家,其中五星级21家;共有4A级以上景区34处,其中5A级2处。第七、对外经济1.苏州: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其中出口.4亿美元,进口.5亿美元。分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5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2%;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9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2.7%。2.宁波:全年全市完成口岸进出口总额.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3亿元,其中出口.6亿元;进口.6亿元。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4.1%;进口额占全市进口总额的55.6%。第八、交通与港口1.苏州:年末市区轨道交通(含有轨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1公里,全年运营总里程万列公里,线网客流总量万人次。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公里,公交专用道路达到.7公里。公交线路总数达条,总客运量5.32亿人次。全年铁路客运量.6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5.23亿吨、.7万标箱。2.宁波:全市公路总里程达.7公里。全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6.8亿吨,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1.15亿人次。其中,公路客运量万人次;铁路客运量.9万人次;民航客运量首次突破万人次,达到.4万人次。全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1.2亿吨,连续11年蝉联世界首位。第九、医疗卫生1.苏州: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家,医院家、卫生院9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家。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家。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7.17万张,医院病床6.06万张、卫生院0.86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5万人、注册护士4.04万人。引进高水平临床医学专家团队12个,年末达65个。全年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服务1.02亿人次。2.宁波:年末全市共有卫生事业医疗机构家,医院家,医院7家,医院12家。年末全市实有病床4.3万张,拥有各类专业卫生人员8.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7.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0万人,注册护士3.1万人。按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7.1张、12.2人、4.9人和5.2人。第十、资本市场1.苏州:年末金融机构总数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1家,累计达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家,累计募集资金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数量列全国第三位。年末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亿元,各类证券交易额5.3万亿元,期货市场交易额4.1万亿元。2.宁波: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65家,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大型银行6家(含邮储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家,外资银行5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3家,非银行金融机构4家。年末全市共有22家证券分公司,家证券营业部,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期货公司,9家期货分公司和38家期货营业部。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80家。第十一、高等教育与人才1.苏州: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4.90万人。代表学校苏州大学。年末全市各类人才总量.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6.9万人、高技能人才64万人。新增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12人,累计达人,其中创业类人才人。新增省“双创人才”人,累计达人。年末全市共有11家国际创客育成中心、4家国内创客育成中心。2.宁波: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在校学生总数.3万人。其中,在甬高校15所,在校学生20.6万人。代表学校宁波大学、宁波诺宁汉大学。全年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后人,总量达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9万人,累计达48.4万人;新引进全职海内外院士8名,累计19名;新建院士工作站13家,累计家;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8家,累计家;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累计90家。从数据来看,苏州确实综合实力比宁波强,但宁波也不弱,宁波发展势头也很强势。另外,一些隐形数据并没有从这些硬性指标上所能体现,比如宁波的商文化底蕴深厚且强大,宁波商帮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种私营和个体户潜伏在数据背后。